黨的十八大以來,張掖市體育工作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體育工作的重要論述精神,堅持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體育健身需求和消費需求為目標,以增強人民體質、提高健康水平為根本任務,以新理念新思想指導體育工作實踐,加快推進體育強市建設,公共體育服務體系不斷健全,全民健身廣泛深入,青少年體育蓬勃發展,品牌賽事不斷完善,“體育+”不斷融合發展,張掖體育正以積極奮進的姿態全面融入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在幸福美好新張掖建設中發揮了更加積極的作用,在健康中國、體育強國建設中刻下了張掖印記。
群眾身邊的全民健身賽事和體育活動不斷豐富。為切實提高人民群眾身體素質和健康水平,深入推進實施“一縣一品”全民健身特色項目打造行動、“51111”基層群眾健身計劃等重點工作,廣泛組織開展形式多樣、喜聞樂見的系列品牌化全民健身活動,形成了縣縣有特色、有品牌、有精品和賽事活動密集舉辦、豐富多彩、“井噴式”增長的可喜局面。以全市各機關、企事業單位、學校和社會團體為單位,廣泛開展的球類、棋類、田徑、拔河、廣播體操和健身健美操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趣味體育健身項目比賽,極大地豐富了職工健身活動,全市每年組織開展全民健身賽事300多場次,參加活動人數20萬人次以上。每年爭引、承辦國家級、省級全民健身賽事近60項,市、縣區每年舉辦百城千村健身氣功交流展示系列活動等大型健身示范活動100多項,帶動城鄉基層單位開展全民健身活動2000多場次,全民健身活動趨于常態化、生活化、大眾化,全市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口比例達到37.3%。
服務群眾健身鍛煉的體育設施基礎不斷夯實。全市體育部門搶抓全國體育產業聯系點、全省旅游文化體育醫養融合發展示范區建設的大好機遇,切實加大體育項目論證、規劃、儲備和爭取實施力度,公眾體育健身環境明顯改善。10年來,共爭取落地實施體育項目997個,落實資金總額達到3.09億元,全市建成體育場12個、體育館5個、全民健身中心5個、體育公園10個、健身步道13條、鄉鎮體育場地60個、街道和社區體育場地48個、行政村體育場地797個,行政村農民體育健身工程覆蓋率達到100%,有效解決了群眾“健身去哪兒”難題。全市體育場地數量共計4580個,體育場地總面積273.32萬平方米,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2.83平方米。
青少年體育后備人才培養多元體系不斷優化。全力抓好市體育運動學校和基層體育傳統校建設,持續強化運動員選拔、訓練、備戰工作,重點競賽項目競爭力不斷提升。10年來,在全省年度青少年錦標賽、校運會和省十三、十四、十五運會上共獲得金牌112枚、銀牌161枚、銅牌153枚。不斷加強裁判員、教練員培養和培訓,先后舉辦田徑、籃球、足球、武術等項目裁判員培訓班,進一步提高裁判員等級,培養一級裁判員27人、二級裁判員164人。通過推薦參加初級教練員任職培訓班、教練員通識知識輪訓班、全國傳統校師資力量培訓班,進一步提升教練員執教水平和傳統項目學校師資水平。積極開展校園足球聯賽,年均開展足球比賽40場次。先后創建國家級青少年體育俱樂部14所,省級青少年體育俱樂部5所,省級青少年戶外體育活動營地3個;國家級體育傳統項目學校2所,省級體育傳統項目學校8所。
體育與旅游文化醫養深度融合發展扎實推進。立足全市特有的自然條件和資源稟賦,堅持把戶外運動作為豐富群眾體育健身供給的重要補充和特色品牌,以“十大戶外運動基地”和“六大品牌賽事”為框架,全力打造“國際戶外運動名城”,戶外運動已成為張掖靚麗的城市名片。先后屆次化承辦、舉辦環青海湖國際公路自行車賽(張掖賽段)、張掖祁連山國際超百公里山地戶外運動挑戰賽、全國徒步大會、汽車拉力錦標賽、健康中國·生態馬拉松(張掖臨澤站)、全國群眾登山健身大會(民樂站)、中國·張掖馬拉松自行車騎行大會、張掖黑河濕地萬人徒步穿越賽、絲綢之路(張掖)國際商學院絲域挑戰賽、張掖冰雪嘉年華、肅南賽馬會等200多項戶外品牌賽事,形成了以品牌賽事為龍頭,以賽事聚集產業要素和體育服務的新格局。各類賽事的成功舉辦,積累了較為豐富的市場化運作經驗,帶動了全市旅游收入和旅游人次的大幅增長,開拓了體育旅游新業態,引領了體育旅游新時尚。先后獲評“中國體育文化博覽會”“中國體育旅游博覽會”獎項19個(其中:體育旅游十佳精品線路2個、體育旅游十佳精品賽事4個、體育旅游十佳精品景區1個、體育旅游精品景區6個、體育旅游精品賽事4個、體育旅游精品線路4個、體育旅游創新項目1個),張掖市連續2次獲評“中國體育旅游十佳目的地”。先后建成國家級及省級戶外運動基地8個、滑雪場2個、滑冰場6個、賽馬場1個、自駕游基地3個、滑翔基地1個、登山健身步道及騎行道6條、沙漠體育公園1個、城市體育公園3個、國際賽車城1個、戶外露營基地12個、戶外運動精品線路30多條,以健身步道、露營、自駕游、汽車越野、山地探險、滑雪、馬類運動、戶外拓展訓練、體育航空運動訓練、山地越野自行車訓練等為內容的10大類42個戶外運動基地已初具規模。圍繞戶外運動發展,配套建設了一大批多元化的戶外運動設施,引進了深圳豪霆·張掖國際賽車場、公航旅·張掖國際露營基地等一批招商引資項目。
政策引領和促進體育產業發展的趨勢更加凸顯。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和省政府《實施意見》,不斷完善體育產業政策措施,相繼制定出臺《創建全國體育產業聯系點工作方案》《建設全省體育與文化旅游融合發展示范區工作方案》《加快培育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推進體育文化旅游融合發展實施方案》,編制了《張掖旅游文化體育醫養融合發展示范區建設規劃綱要(2016—2020年)》,張掖被確定為全國體育產業聯系點和全省旅游文化體育醫養融合發展示范區。市財政每年設立體育產業發展專項資金,重點用于支持體育產業發展,體育與文化、旅游等相關產業融合發展成效顯著,居民體育消費明顯增長,累計銷售體育彩票11.52億元。
培育壯大體育社會組織,體育社會化進程加快推進。按照社會組織改革發展的總體要求,引導體育社會組織逐步向獨立法人組織轉變,不斷提高體育社會組織承接全民健身服務的能力和質量。在縣區積極探索推行“4+X”體育社會組織發展模式,不斷加強城鄉基層體育健身組織和健身站點建設,逐步形成了覆蓋廣泛的全民健身指導服務體系。六縣區全部成立了體育總會和社會體育指導員協會,單項體育協會達62個、體育類民辦非企業單位33個,健身站點總數達到741個,各類健身團隊達1100多個。由社會領域投資運營的體育健身基地17處,健身俱樂部20多家,健身門店12家,各類健身運動培訓機構20家。加強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管理,建立全民健身志愿服務長效機制,不斷加強城鄉基層體育健身組織和健身站點建設,逐步形成了覆蓋廣泛的全民健身指導服務體系,體育健身和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不斷壯大。全市社會體育指導員總人數達到5300多人,每千人公益社會體育指導員數達到4人,為全民健身項目的普及推廣和大眾健身活動的深入開展奠定了良好基礎。探索建立了體育社會組織年會制度和日常聯系指導服務制度,通過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方式,推動形成體育社會組織經常性組織健身活動、踴躍參與群眾健身服務和體育產業發展的良好局面。
回顧十年所來徑,同心筑夢向未來。面對重要戰略機遇期,全市體育工作將沿著“十年征程”這座豐碑篤志前行、踔厲奮發,以更堅定的信念、更踏實的步伐迎接新的征程,凝心聚力推動體育事業高質量發展。
版權所有:中共張掖市委 張掖市人民政府 隴ICP備13000766號-2
甘公網安備 62070202000150號 網站標識碼 6207000021
主辦單位:張掖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承辦單位:張掖市信息化工作辦公室